第二百六十四章:我凭什么不是第一个知道的!?-《三国:曹营谋主,朝九晚五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“把冲儿带走,并非是什么坏事。”

    曹昂还是平静的说道。

    曹操仿佛有点暴躁,深吸了几口气,站起身来板着脸来回走动,甚至还走到曹昂的侧面,凝神凝望着他。

    双眸微虚,有些不解,仿佛是想要靠着多年对人的洞察,将曹昂看透。

    不过,曹昂并未有任何异常,还是平静淡然的跪坐着,未曾慌乱,保持气度尚在。

    倒是曹操,应当是因为曹昂忽然说出有关曹冲的决议,让他心绪不宁,因为他现在可太明白袁氏是怎么被全灭的了。

    正是因为兄弟不和,才在袁绍死后,被徐臻玩弄于股掌之间,足足三年,在三年内挑动扇火,令二人勾心斗角。

    “你要带走冲儿,此事伯文可知道?”

    “是不是伯文教你这么说的!?”

    曹操沉声问道。

    他最怕的就是这个,日后兄弟不和,自己若是死了,徐臻可以轻松收拾他们这几兄弟。

    天下一定姓徐!

    但是,徐臻却好似没有这种心思。

    他麾下那些谋臣武将,难道会逼着他如此?

    不会……

    那么就只有一种可能。

    曹操忽然心里一沉,徐臻支持曹昂!

    两人关系多年亲近,曹昂在徐臻身边,得其言传身教数年之久,本身亲如兄弟,节儿又嫁给伯文。

    日后可能……

    宪儿与宁儿也都有可能,而伯文与我曹氏,是深厚的姻亲关系,又为我立下了盖世的功绩。

    他可作为外戚,相助曹氏之事。

    甚至有所掌控也不意外。

    曹操此时,心中思量太多,一下发散出去,想到了很多不太好的可能,也想到了许多盛世之象。

    可本能的,只会往担忧的方向去想。

    伯文就在许都,但现在若是要削他的兵权,只能靠他自己愿意。

    可已然到了位极人臣的地步,怎么可能愿意?

    杀了他?!

    曹操舍不得。

    并且也不敢贸然行事,他冀州如此之壮,深得几百万百姓之心。

    若是伯文染指我家中后嗣之事,到底该如何处置……

    曹操闭上了眼睛,深深吸了口气,这还是他第一次有如此冲动之心,居然会对徐臻动了杀心。

    一瞬间的杀心消退之后,马上就是深深地愧疚。

    曹孟德,不可如此。

    徐伯文忠心耿耿,立功无数,没有他岂有如今曹氏之声威浩大,没有他恐怕早就败了。

    当初陈宫、张邈携吕布私通入兖州,若非是徐伯文,恐怕举家家眷都要落入奸人之手。

    若非是他,父亲早在徐州之地被陶谦所杀。

    若非是他,当年杨奉、董承等人未必会被击溃而退,天子也难到手,伯文乃是天降之人,助我曹氏。

    千万不可再有此等心思。

    曹操思量万千,以极大的毅力,将所有恶念全都压在了心底。

    虽未能消除,但却可令己身不再如此疑心多想。

    不过,曹昂没有立刻回应,而是在沉默许久之后,才叹了口气说道:“我的确,曾经请教过兄长,不过兄长却并没有回答我,他只说,此事关系家事,不会给我任何建议计策。”

    这话说完,曹操心里顿时安心了不少,看来徐臻还是有臣子本分的,根本不打算掺和进来。

    “那,子脩为何忽然提及此事?”

    又是思索沉默了片刻,曹昂只是回应了一句话,“木秀于林,风必摧之。”

    “父亲这些年,只将目光看及天下,但却忘记了弟弟们若是有聪颖天赐之辈,该当是如何遭人妒忌?”

    “儿认为,如今士族之所以不再暗中捣鬼,而是诚心治理大汉各州郡,并非是他们怕了,或者决心臣服。”

    “而是知晓,士族虽被打压,但不会灭亡,日后大汉安定之后,内乱割据结束,依旧还是要以士族举荐为主,儿曾深读前史,王莽篡汉之时,曾经也想要瓦解士族,但最终还是留存了下来,为何?”

    “因为士族依附世祖光武,击败刘秀,等到世祖之后,逐步又恢复了鼎盛,至熹平年间,才有万人求学于颍川,只为荀氏、陈氏长者教学一语,便可向外传言为颍水门生。”

    “这些人,哪里有那么容易倒下,盘根错节彼此隐士,等待的是时机,所求只是长远,朝制不改,他们日后依然还可得存,是以这些人亲和二弟,妄图交好。”

    “等着的便是扶二弟而起,至少可得交情保存,至少子桓不会和他们交恶,因为我已经必然要延续父亲与伯文兄长之志,与士族分道,任用而不举其壮大。”

    “儿认为,他们是在等。”
    第(1/3)页